李照山大成拳
新闻详情

顺势而发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7-10-21 00:00作者:李照山来源:李照山大成拳网址:http://www.lzsdcq.com/nd.jsp?id=12#_np=104_370

顺势而发  

  李照山  

到了汛期,水位上升一定高度后,就会对堤坝形成更大的冲击力,不断的流水之处变得更加薄弱,最终了发生堤坝的坍塌或决口,洪水在瞬间将以翻江倒海之势倾泻而出。力量也是出此。经过聚集力量和顺势而试的训练后,力量愈加强大,而且力量的传导通路亦会逐渐通畅,内在之劲力好似上弦之箭,大有蓄势待发之势。

      漫过漫过堤坝3.gif

 洪水漫过堤坝1.gif

由于顺势而发,各种形式、各种方位的劲力态势均应因势利导。或者说,这种劲力的冲动欲前则前,欲后则后,欲左则左,欲右则右。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力量一般先出现向前的爆发趋势,那么,就应该在瞬间使其骤然向前发出。发力时,务必使自身“内整性”的劲力得以爆发。虽然是顺势而发,但真正发放时,却并非那么顺畅,总是感到某种说不出的别扭,往往顾此失彼。若有意识的去发这个力量,反而又发不出来。若是流水不畅,清除水路淤泥、或将决口扒大一些即可。使劲力畅通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意的试发训练。此过程就相当于水路的清淤或扒大决口。

所谓的试发,就是先使手臂进行间断性的、似快非快的肌群收缩练习,然后逐渐过渡至瞬间性的爆发训练。其法与顺势而试的外在形式大同小异,也有单、双臂两种体验模式。不同之处是前者为试,后者为发。当感到劲力处于最佳状态时,可直接将其发出即可;若感到某种劲路不甚畅通时,可先使肢体相关部位的肌群进行抖动性的收缩活动,抖动的频率由慢至快,由小至大,最后将其骤然发出。

试发包括单臂顺势而发和双臂顺势而发。

单臂顺势而发有向前试发、向后试发、向左试发、向右试发、向上试发、向下试发、任意方向试发;

 单臂顺势而发前 后.jpg

双臂顺势而发有同向顺势而发和逆向顺势而发。两臂同时向前、向后、向左、向上、向下则为同向顺势而发;若两臂以相反的方向试发则为逆向顺势而发。           双臂顺势而发前 后.jpg

由于实作没有固定模式可言,技击者随时会处于多变的状态,这不但要求技击者的招法善变善用,而且还应具有多方位的发力效能,即任意状态、任意方向的发放能力。但不论进行任何方向的试发,均要以内整为根基,以躯干部位和臂部的肌群为劲力链。在此状况下,右臂进行斜向或横向发力,则如棍棒扫之;右掌的斜向进发,好似利刃猛刺。

若使劲力的发放更加圆满,更加有序化,方向更加若一化,就必须进行顺势而发的深化练习。此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松紧体验

由于任何拳术的劲力均来自于骨骼肌的收缩,因此,发力的不足往往属于肌群收缩的强度或频率不够。通过肌肉的松紧体验即可起到强化肌群收缩的作用。开始时,先体验局部的肌肉松紧,此后逐渐延伸更多的肌肉进行松紧体验。

下松上紧体验

所谓“下松上紧”就是下肢尽量放松,而躯干部位乃至上身则有紧实之感。此法与松沉桩初始要求的“上松下紧”练法正好相反,因此,站松沉桩的初期若以此要求来站桩,习者会感到非常矛盾。但经过相当阶段的松沉体验后,伴随着自然的“下紧”,两腿的根基作用逐渐加强,“上松”的结果则形成了内整。为了强化躯干部位的紧实膨胀效果,则有必要专门体验“上紧”之感受。

力柱体验

所谓“力柱”,即自身的力量好象一个巨大的柱子矗立于空间。当上部的紧实之感加强后,即可反过来再与下肢的肌群发生牵连。实际上,“力柱”的本质是上下肌群所发生的贯通性收缩,其感受如同柱体稳立于地面。开始时,先进行左式或右式的体验,最后扩展至整体性的“力柱”体验。比如,左式的“力柱”体验,不论左脚在前或在后,总是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左腿。此时,可体验左腿和上身的“力柱”存在。这种的感受是:左腿和左臀、腰部、背部、肩部、胳膊会有一块牵连性肌群链形成的柱体。若以拳以掌击之,就会感到柱体部位坚如磐石,有强烈的抗击作用。右式的体验是右腿和上身的“力柱”存在。整体性的体验就是把身体的重心分担于两腿,体验两腿和上身部位贯通一致的“力柱”。

金刚体验

金刚者乃硬度之象征,通过此法训练可使肌群形成的“力柱”变得更加坚硬。以此“力柱”的某部(如臂部或手部的拳与掌)进攻对手,其重创效果极强;若用于防守,其格挡或阻截作用非常明显;此外,“柱体”高效的收缩特征亦能充分显示特别强的抗击性。由于此法训练的特殊性,在肌群收缩鼓荡的同时,常与呼吸配合练习。

                 金刚体验1.gif            金刚体验2.gif      

肌蠕动体验

蛇和蚯蚓均为无足动物,他们都是以机体蠕动的方式向前游走。所谓肌蠕动,就是肌群像蛇一样从某部沿着一个方向进行蠕动、游走,其作用可使肌群收缩的方向统一化。由于此法对各肌群的联动性或协调性要求较高,因此,该法属于最难练、最高级的功法之一。就词义而言,肌蠕动系肌肉方面的游动,但其本质则是各肌群收缩力量的传导作用,重要的是这种传导的方向均朝一个点进行。  



上一篇顺势而试
文章分类: 大成拳核心训练法
分享到:
河南信阳李照山大成拳
联系电话:13837661583(微信)
招商电话:0376-6565712
联系邮箱:2277108435@qq.com
website qrcode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