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健舞 二维码
大成拳健舞 李照山 一、健舞的问世 现在应用的养生法,以站桩为主,并将某些试力、走步或象形动作作为动功练习,使之与桩功相辅相成。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让有的人仅以站桩锻炼时,常感到站着不动太枯燥,而不能坚持训练;而动功之间无任何连续性,又使习者缺乏兴趣,以至忽略练习。这虽然与习者对养生功法的理解有误,但也不可把责任完全推向练习者。 对于多年大成拳练习者,当遇到有人让其演练大成拳时,常以大成拳没有套路而拒绝。按大成拳的拳学思想,当练到一定程度时,能随心所欲的做出各种动作。但在目前众多的习拳者中,又有几人能如愿的做出潇洒、流畅、悦目而又有一定发力模式的动作呢?我们是否在注重大成拳实用性的同时,又适当的考虑趣味性与观赏性呢?这样,就比较容易的让人们了解和认识大成拳及其养生功法。 王芗斋先生晚年曾独创了健身舞踏,可惜的是这些健舞还未及全部传下即已仙逝。1993年,我有了创编健舞的想法,但又担心被人误解。因为王芗斋先生一再提倡废除套路,旨在让人们能抓住武术的本质。我忧虑的是有人会把健舞误认为是大成拳的套路。实际上,大成拳是没有套路的,健舞只是对养生功法补充。我把我的想法向恩师王选杰先生作了汇报,得到了先生的首肯与支持。我便把“七妙法门”的一些功法进行合理的串连,使其融会贯通,连绵不断,从而形成新的健身之舞——养生动功。 该功法于次年以王选杰、李照山的名义发表在《武当》杂志上。2002年8月,该功法由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录制成《大成拳养生健舞》光碟,2003年开始向全国发行(注:光碟中说创编健舞的时间是1996年,系错误,应为1993年)。此种健舞可与桩功同练,又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练功方法存在。慢练,如行云流水;快慢结合时,若能把多种高级发力形式,有机的揉合至健舞中,则似瀑布湍流,大海波涛。 多年的实践证明,该健舞确为一种集娱乐、养生、健身,乃至技击为一体的好功法。 此套健舞共有三十六式。 二、健舞常用的步法 在健舞动作中,涉及到的常用步法有三种。我们先把这些步法学习一下。 1、丁八步 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旁侧,两足似八似丁,又非八非丁,则为丁八步, 身体的重心一般为前三后七,左脚上步或左脚在前为左丁八步,右脚上步或右脚在前为右丁八步。 2、跟步 下肢为丁八步,左脚上步,右脚跟进,右脚掌置于左脚右后方,脚尖着地;然后,右脚向前迈步成丁八步,左脚跟进,左脚掌置于右脚左后方,脚尖着地,此后,再迈左脚成左丁八步,如此反复练习。 3、转换步 此种步法的起始步为左丁八步,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上步,置于左脚尖稍前右侧,脚掌外撇,然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在我向后转身的同时,起左脚沿右脚弧形运动至右脚左侧,最后,右脚提起并稍向右开步,两脚略成八字步。 三、健舞三十六式 (健舞的具体学习方法请参见《大成拳健舞》教学视频或《大成拳养生真传》一书) 1、预备式 2、轻风拂柳 3、双托球 4、分掌贯气 5、浑元乾坤 6、翻江倒海 7、南山伏虎 8、东海降龙 9、后矛前盾 10、上下起伏 11、空握气球 12、托宝贝 13、转体浑元式 14、互拉钩锉 15、蛇缠手 16、金龟出水 17、推波逐浪 18、金鸡独立 19、大雁展翅 20、转身探马 21、气血鼓荡 22、幽谷鸣钟 23、揉太极 24、双臂轮轴 25、左奔马式 26、左雾豹式 27、左劈山式 28、左绵手 29、左旋掌 30、右奔马式 31、右雾豹 32、右劈山式 33、右绵手 34、右旋掌 35、黑熊运步 36、收式 四、关于健舞的说明 1、这套健舞只是大成拳养生功法的一个组成部份,它不是大成拳的套路。 2、对于学技击的人来说,不必练习这套养生动功,仍按大成拳“七妙法门”的步骤循序渐进学习。 3、大成拳的健舞在学习、演练、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灵活性。虽然此套健舞设计了三十六式,但操练者不必拘泥于它的框架模式,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桩功与动功的切换,即静功与动功的切换。如此操练,可使这套健舞的起始点趋于灵活,使练习者易于掌握,这样也就增加了健舞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使习者易于掌握。 五、高级演练法 作为一般的练习者,只进行较慢的匀速练习即可。这就可起到了养生健身的锻炼作用。如果能系统的学习“七妙法门”,并进行形之有效的刻苦训练,那么,就完全可以比较全面的具有了大成拳必备素质,此时,操练者既可把劲力体系中的整体力、二争力、浑元力等融汇至健舞的动作中,也可使实作的灵魂重现在健舞中,这就是健舞的高级演练法。 对于健舞的三十六式,习者若已学习了大成拳的相关内容,大约七日左右即可掌握其一般性的操练方法;习者若初次接触大成拳,最多20天就能学会此套健舞;但是,若欲使之达到高级的演练水平,最少则需要2~3年的时间,这是因为,对于一些内劲形式,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方可获得,对于实作的精髓,短期内也不可能完全领悟,当然,习者一旦能进入高级演练模式,那么他可能是位技击好手了。 在进行高级健舞操练,要注意速度快慢的控制和松紧频率的调配,这样才能使健舞有声有色,别有韵味,慢速者,如春蚕抽丝,绵绵不断;快速者,似江河入海,狂奔不已;放松时,若细风拂柳,肢体轻柔;发力的瞬间,尤长空闪电,迅雷不及掩耳。 由于高级健舞系多种上乘功法的总集聚,所以很难提出具体的练习步骤或方法,只有当练拳者达到一定的功力层次后,才能进行高级的健舞体验。演练时,至于何时慢、何时快、何处松、何处紧,也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操练者可结合自身的功力特点,随心所欲的进行快慢相兼的超常态演习。 一般而言,在进行一至两个动作后,或者某个动作的终态时,即可作发力的或快速的操练模式,以下是笔者提供的参考性训练。 1、轻风拂柳的第二次开合时发力,两臂骤然收缩,似柳条抽动,若巨鹤抖翅; 2、做浑元乾坤时,在两掌由后向前运行的过程中,向前发冲撞力,然后再使两臂回收并变为浑元式; 3、在翻江倒海的左右式变换过程中,发整体力; 4、在南山伏虎的左定式中,发向下的整体力; 5、后矛前盾的右定势发浑元力; 6、东海降龙的右定势发整体螺旋力; 7、上下起伏的左定势发上下整体力; 8、托宝贝的左定势发二争力; 9、互控钩锉的右定势发吞吐力; 10、在蛇缠手的左缠臂过程中,发螺旋力; 11、在推波逐浪中,发波浪力; 12、在金鸡独立过程中,发开合力; 13、在转身探马的过程中,发惊抖力; 14、在气血鼓荡的动作中,发整体力或浑元力; 15、在揉太极的过程中,做发拳的穿透力; 16、在奔马式动作中,做圈锤的发力; 17、在雾豹式动作中,当两臂向前甩劲时,两掌做向前的穿透力; 18、在绵手的动作中,当左拳或右拳向前运行时,做钻拳的发力练习; 19、在旋掌动作中,发左向或右向的螺旋力; 20、在黑熊运步过程,做栽拳的惰性发力练习。
|